block chain DAY 8¶
约 2431 个字 1 张图片 预计阅读时间 12 分钟
区块链治理:概念、挑战和启示¶
- 讲座目标
- 了解“治理”一词的历史和起源。
- 识别区块链系统中的关键问题。
- 调查区块链治理研究的演变。
- 研究并实践一些区块链治理模型(对blockathon项目有帮助)。
什么是治理(governance)?¶
- 治理与政府
- 许多人认为“治理”是组织的一种范式转变,一个关键概念。
- 有些人认为“治理”仅仅是行话,一个模糊而难以捉摸的概念。
- 许多人混淆了“治理”和“政府”。
- “治理”的起源与发展
- 英文单词“governance”源于拉丁语“gubergare”和希腊语“kybernan”,意为“掌舵”。治理是管理的过程。
- 1980年代:“治理”引起学术界兴趣。
- 关键里程碑:威廉姆森的《交易成本经济学:契约关系的治理》(1979)。
- 法律和经济学界对公司治理的兴趣日益增长。
- 1990年代:“治理”变得无处不在,成为一个流行概念。
- 更多社会团体(私人、非政府组织)作为承包商参与政府工作。
- 2010年代:对“治理”的兴趣进一步加速,超越了其最初的领域(法律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公共行政)。
- 全球问题(环境)的交流日益增多。
- 国际协调的日益复杂。
- 先进和重要的创新(区块链、DAO攻击等)。
- 定义
- “治理指所有社会组织和社会协调的过程。”
- “治理是一个关于秩序与无序、效率与合法性的跨学科研究议程,所有这些都在模式和控制混合的背景下进行,这些模式和控制允许在国家内部、通过国家、没有国家以及超越国家的情况下产生碎片化和多维度的秩序。”
- 治理与政府的区别
- 政府是治理大环境中的一个政治机构。
- 政府通过塑造、启用和执行治理过程来参与其所在社会的治理。
- 治理包含政府,但超越政府,涉及其他组织(公司、市场)在社会组织和协调过程中的参与。
- 治理的四种视角
- 作为结构(Governance as Structure):规则、法律、法规、司法判决和行政实践的体系。反映了社会科学中的制度主义。
- 作为过程(Governance as Process):旨在捕捉多个社会参与者之间的动态互动。不如结构视图稳定,关注持续的“掌舵”过程。
- 作为机制(Governance as Mechanism):治理是建立并使决策成为常规。关键考虑因素包括货币化交换、非货币化交换、命令、说服、团结。
- 作为策略(Governance as Strategy):治理系统的设计、创建和适应。侧重于权力下放和非正式、创造性系统。
- 一些治理类型
- 公司治理:平衡董事会、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权力;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。
- IT治理:使IT战略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;确保技术使用中的问责制、透明度、绩效和合规性。
- 全球治理:协调国家与全球行动者之间在安全、气候、跨境贸易等全球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。
- 环境治理:侧重于管理自然资源、执行环境法规,以及平衡发展与可持续性。
- AI治理、区块链治理。
区块链系统中的关键问题¶
- 区块链类型
- 根据“对交易验证的访问”和“对交易的访问”进行分类。
- 许可型 (Permissioned):
- 公开访问交易:混合区块链。
- 私有访问交易:私有区块链。
- 无许可型 (Permissionless):
- 公开访问交易:公共区块链。
- 私有访问交易:不适用。
- 许可型 (Permissioned):
- 区块链作为社会-信息-技术系统
- 区块链治理连接了社会(链下治理)、信息(区块链治理)和技术(链上治理)三个方面。
- 技术问题: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(Blockchain Trilemma)
- 定义:区块链技术在安全性、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这三个关键方面之间的权衡。
- 示例:比特币网络保持1MB的区块大小和10分钟的区块时间,导致每秒处理约7笔交易。
- 讨论:2017年比特币硬分叉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解决有何影响?
- 社会问题:参与度、参与和监管适应
- 参与决策。
- 应对不确定的监管环境。
- 管理公众情绪(区块链炒作、能源消耗、加密欺诈)。
- 经济激励。
- 区块链采用中的社会-组织障碍:
- 对区块链技术的负面刻板印象。
- 区块链的感知复杂性。
- 用例行业(本文中指医疗保健)的惰性/难以改变的性质。
- 缺乏“生态系统”思维。
- 缺乏成熟的治理框架。
-
示例:加密货币的能源消耗
- 比特币每年消耗约150太瓦时的电力,超过阿根廷全国的电力消耗。
- 产生约65兆吨二氧化碳,相当于希腊的排放量,对全球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贡献显著。
-
示例:社会-组织挑战导致TradeLens中断
- TradeLens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开放、中立的全球供应链数字化平台,实现真实信息共享和协作。
- 但这种合作和支持未能实现,A.P. Moller-Maersk和IBM宣布停止TradeLens平台。
- “事实证明,在传统政治体系之外建立一个网络需要大量的政治决策。”
- 信息问题:不变性、匿名性、透明度、隐私
-
数据托管、所有权和访问权:中心化风险。
- 谁保管数据(Custody)?
- 谁拥有数据(Ownership)?
- 谁控制数据(Access right)?
-
匿名性 vs KYC(了解你的客户)。
- 合规性 vs 弹性。
- 透明度 vs 隐私。
- 区块链 vs GDPR(通用数据保护条例)。
区块链治理¶
- 区块链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
- 2008年:比特币白皮书发布。
- 2014年:区块链社会方面的研究开始出现。区块链治理开始指代通过区块链实现的治理。
- 2016年:区分“区块链的治理”和“通过区块链的治理”。
- 2017年:DAO攻击和比特币硬分叉。
- 2019年:区块链治理研究。
- 即使是“区块链革命”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承认,分布式账本增长的最大挑战将是治理。
- 区块链和区块链治理仍然是混淆的来源。
- 什么是区块链治理?
-
区块链的治理:影响“人”(称为“利益相关者”)的决策过程。
- 例如:加密项目如何进行更改。
-
包括:
- 链上治理(On-chain governance):内置于协议中,链上投票。
- 链下治理(Off-chain governance):人工协调和决策,改进提案。
-
Vlad Zamfir是一位著名的区块链研究员和软件开发人员,对以太坊网络做出了重大贡献,尤其在权益证明(PoS)共识算法方面。
- 区块链治理的关键考虑因素
- 谁决定更新代码?
- 改进提案如何处理和批准?
- 谁为项目提供资金?
- 谁拥有权力以及拥有多少权力(核心开发者、矿工、代币持有者、社区)?
- 谁将做出哪些决策?
- 区块链如何充当信任(或信心)机器?
区块链治理模型¶
- 基于IT治理的模型(Beck et al., 2018)
- 决策权(Decision rights):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实体的权限、责任和能力。决策权的分配表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。
- 问责制(Accountability):监督决策和处理这些行动后果的责任。
- 激励(Incentives):促使参与者与区块链互动并调整其行为的动机。
- 区块链治理框架(Rikken, Janssen, and Kwee, 2019)
-
不可直接影响的治理(非技术治理):
- 机构层面:法律/法规、协议(联盟)、标准。
-
可直接影响的治理(技术治理):
- 公司/个人层面:个人行为意识协议。
- 应用层面:业务规则和应用安全。
- 基础设施/区块链层面:协议安全、共识、密码学。
-
治理生命周期:
-
设计(Design):
- 目的:设计解决方案。
- 时间:非时间关键。
- 利益相关者角色:合作。
-
操作(Operate):
- 目的:日常操作(决策和行动)。
- 时间:受限于规则和协议。
- 利益相关者角色:常规。
-
演变-危机(Evolve-crisis):
- 目的:更新过程。
- 时间:时间关键。
- 利益相关者角色:关键代码更新、硬分叉/软分叉。
-
- 综合区块链治理模型(Tan et al., 2022)
-
微观层(Micro-level governance):
- 描述:与区块链设计者关于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基础设施决策相关。
- 决策类型:基础设施架构、应用架构、互操作性。
- 相关事项:公有/私有、区块链协议、系统开发、维护和更新;dApps、智能合约、预言机;标准、互操作性、度量。
-
中观层(Meso-level governance):
- 描述:与决策和行动中的组织过程相关。
- 决策类型:决策机制、激励机制、共识机制。
- 相关事项:链上/链下、社区治理、投票、通信;激励结构、参与者动机;共识模型(工作量证明、权益证明)。
-
宏观层(Macro-level governance):
- 描述:侧重于制度规则和规范。
- 决策类型:治理组织、治理问责制、治理控制。
- 相关事项:去中心化程度、层级结构、成员资格、角色;治理规则、分叉、争议/冲突解决、契约框架;决策权、控制系统、方向、监督。
BSI 2025_Trinh Nguyen (Blockchain governance)_Jul 16 2025